大武國中坐落臺東縣最南端,民國57年成立,屬原住民重點學校,112學年度學生人數155人,90%為原住民或新住民子女,86%為低收及清寒家庭或屬脆弱家庭,因地處偏鄉,文化刺激較低,原住民學生組成主要為排灣族,具備良好傳統與文化。
學校的課程願景,以培養達禮知書允文允武的E學家,設定G R E A T為課程目標來進行課程教學 , 課程內容以原民文化深耕為出發點 , 並與國際議題接軌 , 達成全球在地化(Glocalization)為宗旨 , 在人際互動與團體合作時 , 能隨時自我省思(self-Reflection) 並提升情緒商數(Emotion intelligence quotient) , 讓學生具備同理心與正向思考之涵養 , 進而 培養學生具有自主學習(learner Autonomy)與獨立思考(independent Thinking)之探究能力 , 以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 。即期望透過G R E A T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, 培育出具備 內省互動的修養、 自主學習的態度及深本跳寰的視野之三向度的學生圖像 , 使本校每位學生能成為一名G R E A T的全球公民。
學校課程以學習者為中心,自主規劃有助提高學生學習品質,透過深入分析與掌握學生學習問題、聚焦於影響學生學習表現的關鍵因素、適切整合校內外可用資源、務實且系統性支持教師規劃各種活化課程與創新教學活動、讓每位學生在各種學習場域皆有良好的學習動能與學習自信,以確保學生有效學習並獲得適性發展。
學校近三年來為持續推動永續發展,除申請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110-111年度雨水貯留系統建設計畫、農業部112年食農教育推廣計畫、113年教育部防災校園建置計畫、113年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水土保持示範基地等計畫外,積極推動生態校園,營造校園生態化,如生態邊坡、多層次植栽環境教育,透過綠化之工作,降低水泥鋪面之總面積,去除外來入侵種植物,避免過度繁衍,造成生態浩劫。建置食農教育場域,營造生物多樣性環境情形,推動無毒、有機農園,利用閒置土地種植蔬果及在地原生種植物具在地特色之低碳作為,並將食農教育列入校訂課程,以達成生物多樣性之綠校園。在愛樹教育方面,學校能妥善置掛植物名牌,並適度修剪及處理外來種藤蔓,設置落葉堆肥區,並利用廚餘堆肥增加土壤養分,更辦理營隊宣導國產材、SFC認證之正確用材觀念。在教師進修增能部分,學校推動永續發展目標(SDGs)融入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能力,以落實校園生活實踐。